14. 第十四章 P2(2 / 2)

出门杀了个贼秃,再回到宫中,老朱神清气爽,便招来宫中制诰夏原吉。

当人到的时候,老朱凝神细思,洋洋洒洒,已写出了一篇长文。

夏原吉一看,只见长文上大白话写

“说与天下知道,故太子已逝,可我近日常闻故太子传来消息,劝勉我不可开殉葬之端。我思之,太子是我的儿子,我为他的离去而痛苦;殉葬者,也是别人的孩子,别人亦为其离去而痛苦。我有丧子之痛,便不忍其他人再受同样痛苦。何况,说是自愿,万一其中有被迫的,岂非生生将人害死,犯了害命大罪

好叫大家知道,从此以后,殉葬就以害命而论,是法律所不能容许的了往后若有哪家无视法度,偷偷殉葬,为人所告,便判这家的孝子贤孙,一同上路,侍奉祖先,全家团圆。告状者,官府可赐银一两。”

“陛下仁德”夏原吉一目十行看完之后,脱口称赞。而后甚至不待片刻,便提笔撰录。

等到第二天朝会,太监将关于废除殉葬的圣旨一读,文官们集体震动,齐齐出班,赞曰

“陛下爱恤仁恕,关怀子民,真乃千万古一帝也”

这下正正好拍在龙屁上,老朱不意还有这等收获,不由得喜上眉梢,笑逐颜开,将前几日的郁郁烦闷,一扫而空。今日的朝会,倒是难得的君臣尽欢。

朝堂的问题解决了,朱元璋的注意力,就再回到了太子灵堂上。

这回和上次不同,上次大家只以为是太子显灵,沟通神佛,便齐齐夜访;而这回,大家都了悟了,太子沟通的并不是神佛,而是后世之人,一时间便集体谨慎起来。

不谨慎也不行,因为那天晚上过后,朱元璋便派人把灵堂守了起来,连朱允炆这个亲儿子都只能在灵堂外烧烧纸,其余皇子就更不用说了,灵堂的纸都摸不着一张。

等到朱元璋再次进入灵堂,守在门口的人才撤走,皇子皇孙再度齐聚一堂,看着老朱,等待老朱拿个主意到底要怎么对待这后世之辈。

朱元璋今日心情很好,他觉得光幕是必须要存在的。那些透露的惊天信息姑且不说,这还是太子对他的拳拳心意。

光幕在,太子便仿佛仍在他的身边,仍兢兢业业,帮他扶他,和他一同掌管这偌大的基业。

想想那光幕结束之语,朱元璋便说“那后世之辈不是缺钱吗皇帝不差饿兵,来人,纸笔。”

内侍自然恭敬将纸笔递上。

朱元璋不用思忖,大笔一挥,写下“宝钞100万贯”几个大字。

他自觉很对得起这后世之辈了,要知老四抓了乃儿不花回来这样的大捷,他也就只给了这个数。

可旁边的朱棡一看,不免说“父皇,恐太多了,不如换个赏赐”

朱元璋骂道“忒的小气,人家给你说了这么多,一点赏赐你就眼红。”

朱樉撇撇嘴“三弟不是眼红,是觉得大明亡了,大明的宝钞后世兑不上钱。”

朱元璋驴脸再现“说什么蠢话银子就是银子,难道元朝的银子在我大明朝就不能用了吗”

皇子们不语,只在心中说纸钱好像是没人用了吧

“何况我大明之物,皇帝御笔,就算上边的钱兑不出来,难道这本身不是一笔大钱吗”朱元璋又解释。

皇子们

悟了老爹,你就是不舍得打赏一笔大的,搁这空手套白狼吧

不慎暴露了自己有点小气的老朱,不再管孩子们,写完了字,又去用印。

皇帝的印不少,他挑挑拣拣,在“淮右布衣”和“千万古一帝”中犯了难。犹豫片刻,联想到曾让他十分震怒的“八八”昵称,觉得那后世之辈,可能还是更喜欢平易近人些,便将那“淮右布衣”,正正盖在100万贯宝钞之上。

而后,将其投入火盆之中,一焚而净。

火苗舔舐,朱棣站在旁边,不动声色。

他觉得老爹这次未必能够送达成功。

首先,没有“一键三连”,其次,不够诚心。

不过朱棣看看自信满满的朱元璋,也没在这时候泼冷水,毕竟,成与不成,还得看看后续。

朱元璋烧完宝钞,又等了等,灵堂安安静静,没啥动静。

他们便猜测,今日是没有光幕再现了,于是各自散去。

朱棣走得慢些,出门的时候,鹰目一扫,便见庭院树木掩映之处,有些许荏弱身影藏着。

天色虽暗,朱棣目力却强,看见那荏弱身影是几个宫中婢女,婢女背对灵堂,没有发现朱棣,她们俯身叩拜,往其叩拜的方向看去,隐隐绰绰,还能看见朱元璋乘坐的那顶金轿子。

夜风送来簌簌响声。

不知是草木动静,还是弱女啜泣

“殿下。”

幽幽声音自后传来。

朱棣回眸,看见姚广孝“大师。”

“殿下观之,此物之重,重逾泰山。”姚广孝一身黑衣,慈眉善目。

视频发出的两天之后,岁晚又收到了粉丝礼物。

第二个视频的点击量有1400,是第一个视频的两倍呢岁晚正喜滋滋地看后台点击,就接到快递电话,真是喜上加喜。

她雀跃地打开快递,就看见

一张白纸上写“100万贯宝钞”几个大墨字,再加一红彤彤的“淮右布衣”印。

岁晚“”

粉丝寄这个过来难道是在嘲讽u的贫穷吗

u也是会生气的啊

作者有话要说  正史里并没有记载朱元璋颁布要求殉葬这条诏书,确切的赞同殉葬记录是,秦王妃殉葬时,他“嫂也孔贤,奋身同殒,父皇闻讣,以忧以伤。”

他实际殉葬这点是不容辩驳的,作者也不认同什么殉葬的命令是朱允炆下的这种洗白说法。

但考虑到他颁布大诰的目的,是为了用严苛的刑法,以重典正纲常,明上下,且很讨厌元代宫廷女子秽乱之事。

作者一家之言猜测,他很认同秦王妃的殉节,觉得这是“孔贤”的代表,并同样很自负的认为给自己殉葬的人都是和秦王妃一样“自愿”跟着他去的殉节之人。

可是秦王妃真的是自愿吗会不会和她身为王保保妹妹的尴尬身份有关,我想朱元璋不会在意,他只是漠视。

所以即使没有命令颁布,这样以身作则,上行下效的半认可让明初的殉葬风气愈发剧烈。即使是堡宗禁止了皇室殉葬,民间以“殉节”为名迫害女性的情况仍旧不止。

比暴政更恐怖的大概是道德绑架,暴政尚且有士大夫出来批判,但为道德绑架站出来的人寥寥无几。

千古一帝应该是明代李贽最先提出来的。

他说秦皇是千古一帝之后,接着说,八八是千万古一帝,求生欲拉满了。

佛说无量寿经:“普欲度脱一切众生。”

感谢在20230306 13:07:0520230307 14:59:50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别管我、铃君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别管我 2个;某草、鱼啊、时鸣、oi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清书、一尾鱼 20瓶;落色、亦复如是、小刘°、满船清梦 10瓶;贰只青蛙呱呱、譬诸流水 5瓶;杂然赋流形 3瓶;揉云锋、冷孤雪y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